當前,“三農”工作的重心正由“解決溫飽問題”轉向“讓農民變富有”,而農村產業的繁榮興旺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。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,有必要深刻認識產業振興的核心地位,以農業全產業鏈思維,重構鄉村產業體系和空間結構,探索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勢在必行。
明確產業定位,構建特色產業體系
圍繞市場需求,立足資源稟賦,突出產品特色,加快培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,做大做強,使之成長為支柱產業。對當地的農業產業進行系統分析,對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鮮明、品種獨特、品質特殊、種植區域比較特定的農牧漁產業進行分類,對區域優勢明顯、發展潛力大,可打造成為“全國知名、區域暢銷”品牌的產業,將其列為優勢產業。在優勢產業中,進一步明確哪些產業能夠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,可將其重點培育為優質支柱產業,以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。
創新體制機制,加快農業轉型升級
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,在制度設計、政策創新上想辦法、求突破。
首先,加快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。持續深化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,夯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基礎,完善土地承包關系。推進“三權分置”,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,促進農業規?;瘶藴驶l展。
其次,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。以專業化、職業化為方向,加快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、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、農業職業經理人,建設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。
最后,圍繞主導產業,加快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。支持發展以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,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提升小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,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。
加強對外合作,發展高質高效農業
抓住農業轉變發展方式、優化經濟結構、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,實施質量興農戰略,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。主動融入“一帶一路”、新一輪西部大開發、支持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等國家戰略,充分發揮“一帶一路”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功能和作用,深化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貿易關系。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,加快培育具有區域特點和競爭優勢的特色產品,建設外向型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,加強品牌建設,強化質量監管,促進特色農產品“出省出國”,引領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。
持續培優培新,促進產業深度融合
充分認識和挖掘農業的經濟、社會、文化、生態、教育等多種功能,重新審視農業與農村的價值,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,拓寬農民增收就業渠道,讓鄉村產業在深度融合中實現振興。
以全產業鏈思維培育大產業?,F代化農業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大田生產,而是農產品生產、加工、物流、銷售等多環節的有機貫通,是農業產業與農村工業、鄉村旅游、健康養生、農村電商等多產業的融合發展。要盡快補齊農業品牌、服務、加工、流通等產業鏈條上的短板,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生產體系。積極做強一產、做優二產、做活三產,利用農業信息化等新技術新裝備,加快提升發展休閑農業、農村電商、體驗農業、康養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,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,培育大產業。
拓展農業多種功能,建設融合園區。以適應和滿足城鄉居民生產生活需求新變化為目標,在強化基地提升、品牌創建和加工配套的基礎上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投入現代農業。加大對返鄉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,充分挖掘和發展差異化特色化產業,強化公共服務配套和服務規范化,建設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,支撐產業小鎮建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