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設區市教育局、農業農村局,楊凌示范區教育局、現代農業和鄉村發展局,西咸新區教育衛體局、農業農村局,韓城市教育局、農業農村局,有關高等院校,省屬有關中等職業學校:
《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(2020-2022年)》已經省政府同意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執行。
陜西省教育廳
陜西省農業農村廳
2020年7月21日
陜西省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(2020-2022年)
根據《中共陜西省委、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》《陜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》,啟動“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(2020-2022年)”(以下簡稱“行動計劃”)。
“行動計劃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以產教融合為原則,以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為立足點,以“四計劃、一工程”為抓手,力爭經過3年努力,形成職業教育服務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?!钡娜湕l,實現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互動、高質量發展。
一、實施人才振興計劃
1. 健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體系。改善縣級職教中心基礎能力,增強市屬高職院校與區域發展的契合度,提高市域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,建立與區域產業發展相匹配、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,源源不斷地輸送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”的實用型人才。
支持職業院校圍繞現代農業、現代服務業、地方主導產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,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和專業群。支持高職院校調整、改造涉農專業,舉辦五年一貫制,提高人才培養能力。
2. 創新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。支持市域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鄉村振興產學研中心,開展技術研發、轉化與應用,開展中職-高職-本科銜接貫通人才培養試點。
支持職業院校與企業、地方共建產業學院、產教園區,聯合招生辦學,推行訂單班、現代學徒制、工學交替、學分制與彈性學制、線上線下結合、育訓結合等教學組織形式,實行靈活而有質量的學業考核形式,鼓勵探索混合所有制。
3. 開展鄉村產業勞動力培訓。整合縣域培訓項目,強化職業院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基本職能,按照《陜西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(2019-2021年)》,支持職業院校開展補貼性培訓。
建立職業院校與政府、行業企業協同培訓機制,“一校一品”打造鄉村勞動力培訓品牌,重點開展鄉村旅游、家政服務、物流配送、養老服務、民俗文化等培訓。
專欄1 人才振興計劃
鄉村振興產學研中心:每所市域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1個,全省遴選建設5個。 中職學校鄉村振興特色專業:每市遴選建設5個,全省建設30個。 市屬高職院校鄉村振興特色專業(群):每所建設2個,全省遴選建設10個。 鄉村產業勞動力培訓品牌:每市5個,全省共打造30個。 |
二、實施康養教育振興計劃
4. 加快鄉村康養人才培養。支持有條件的市域應用型本科院校、高職院校提高全科醫生、兒科、婦科、預防等人才培養質量。支持職業院校開辦康養產業相關專業;采取中高職接續培養“3+2”模式,提高康養、護理人才培養質量。支持高職院校開展鄉村醫生學歷提升培養培訓。
5. 加強鄉村幼兒教育人才培養。發揮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優勢,擴大學前教育、早期教育等專業培養規模,積極推動初中起點五年制幼兒園教師培養。支持高職院校面向鄉村學前教育、早教機構從業人員,開展學歷提升培養培訓。
專欄2 康養教育振興計劃
鄉村康養人才:全省每年培養10000人,3年30000人。 鄉村幼兒教育人才:全省每年培養10000人,3年30000人(含早教人才培養)。 |
三、實施居民素質提升計劃
6. 提升社區教育發展水平。支持職業院校扎根鄉土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開展社區居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、社區文化建設、現代鄉規民約培育,創建國家級、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范區。
7. 提升鄉土文化傳承創新能力。支持職業院校通過教育、培訓,以及民間藝術、戲曲曲藝、手工技藝、民俗民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活動,培養一批文化傳承人,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。
專欄3 居民素質提升計劃
國家級、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范區:全省遴選建設30個。 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:全省遴選培育20個。 |
四、實施管理服務提升計劃
8. 培養高層次高素質農民隊伍。支持職業院校開展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,重點實施現代農業生產技術、經營知識、管理技能等方面教育。
9. 培育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。開展種養能手、農機操作能手、能工巧匠培訓,培育一批“土專家”“田秀才”、鄉村產業帶頭人、職業經紀人,提升生產經營能力。
10. 提升村組干部學歷層次。與地方黨委、政府及有關部門聯合辦學,面向村組干部,舉辦農村綜合管理、公共服務等相關專業,實行靈活的辦學、招生、教學、管理模式,促進提升鄉村治理能力。
專欄4 管理服務提升計劃
高素質農民:全省每年培養培訓1000人,3年3000人。 鄉村產業帶頭人:全省每年培育600人,3年1800人。 村組干部學歷提升:全省每年培養培訓300人,3年900人。 |
五、實施職教服務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工程
11. 推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。按照“統籌管理、分類指導、示范引領、梯次推進”的原則,大力支持進入“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”(以下簡稱“雙高計劃”)的8所高職院校,打造職教“龍頭”;實施省級“雙高計劃”,支持建設一批骨干高職院校、中職學校及專業、專業群。
12. 推進市屬高職院校特色發展。進一步明確市屬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的辦學定位,加強市屬高職院校建設,重點建設現代農業、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專業;支持有條件的省直管市(縣)舉辦高職院校,形成與鄉村振興、區域發展相適應的職教布局。
13. 推進中職學校達標提質。落實國家標準,開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活動,重點抓基礎能力、教師隊伍、教學常規建設。力爭到2022年,中職基本辦學條件全部達標。整縣提升職教發展水平,服務縣域經濟發展,建設農村職成教示范縣。
專欄5 職教服務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工程
國家“雙高計劃”:建設4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、4個專業群院校。 省級“雙高計劃”:重點建設高職院校10所,專業群20個;中職學校30所,專業100個。 中職學校達標:2020年30%的學校達標,2021年80%的學校達標,2022年全部達標。 農村職成教示范縣:每市1個,全省共遴選建設10個。 |
全省各地、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,統籌政策、項目和資金,推動“行動計劃”高質量實施;市縣要落實教育費附加30%用于職業教育的政策,落實市屬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政策,落實中職生均公用經費政策,各類鄉村振興培訓經費向“行動計劃”聚集;同時積極爭取政府債券資金支持。